首页 资讯 正文

暗藏杀机的它堪比“生命盲盒”,劝你勿买、勿采、勿食!

体育正文 268 0

暗藏杀机的它堪比“生命盲盒”,劝你勿买、勿采、勿食!

暗藏杀机的它堪比“生命盲盒”,劝你勿买、勿采、勿食!

近期,岛城出现了降雨集中天气,由于高温高湿,野外(yěwài)的绿化带内生长出了野生蘑菇(mógū)、木耳等菌类,这也吸引了喜欢采食菌类市民的关注;请注意,您所遇到的野蘑菇很(hěn)有(yǒu)可能是毒蘑菇,而它和无毒的蘑菇长相一样,野蘑菇可不能随便吃。提到毒蘑菇,国内(guónèi)每年因为食用它而中毒身亡的案例屡屡发生(fāshēng),采食野蘑菇犹如“开盲盒”,因误采误食毒蘑菇中毒,轻则呕吐难受,重则会危及生命。

7月1日,近期(jìnqī)断断续续降雨后的岛城市区终于暂时停雨,气温高升的岛城迎来了“桑拿天”,在市区内的浮山、辛家庄北山(běishān)等野外绿化带(lǜhuàdài),潮湿的草地、树丛中随处可见一簇簇野蘑菇、野木耳,红色、白色、黄色、黑色等颜色(yánsè)及形状各不相同,至于其中哪一个品种的蘑菇是有毒或者没毒性的,在山上健身的几位(jǐwèi)市民却拿不准。

高温高湿天气,居民家中(zhōng)的花盆中出现了蘑菇

中(zhōng)国疾病(jíbìng)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中国蘑菇中毒防控发展报告体系中的数据:“突发公共卫生(gōnggòngwèishēng)事件管理信息系统”2004-2014年,共报告576起(qǐ)中毒事件(zhòngdúshìjiàn)(zhòngdúshìjiàn),3701人(rén)中毒,786人死亡(sǐwáng)(sǐwáng),整体病死率21.24%;“食源性(shíyuánxìng)疾病监测报告系统”2010-2020年,共报告10036起中毒事件,38676人中毒,788人死亡,整体病死率2.04%。2024年蘑菇中毒概况中的数据: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”共报告31起中毒事件,81人中毒,31人死亡,整体病死率36.47%;“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”共报告2875起中毒事件,9627人中毒,39人死亡,整体病死率0.41%。上述统计中还有很多个案尚不(bù)在统计中,所(suǒ)涉及的物种数量也仅占我国目前所知毒蘑菇种类的一小部分,群众防范意识较弱,我国每年仍有毒蘑菇中毒乃至致死事件的发生。

华北地区常见(chángjiàn)毒蘑菇图谱

当日,记者将在野外拍摄到的多种野蘑菇(mógū)及木耳的图片(túpiàn)发给了长期从事大型(xíng)真菌的分类学与系统学研究的中国菌物学会毒蘑菇专业委员会委员、鲁东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助理、真菌分类与资源利用实验室负责人盖宇鹏副教授,他一一标注了记者拍摄图片中蘑菇和木耳的专业学名(xuémíng)。盖宇鹏副教授介绍,目前胶东半岛记录(jìlù)毒菌主要为有毒鹅膏菌类,包括红褶鹅膏、假灰鹅膏、赫盖鹅膏、锥(zhuī)鳞(lín)白鹅等10余种鹅膏菌属的有毒真菌,误食后造成肝肾等脏器衰竭,从而(cóngér)造成死亡事故;另外毒菌为环柄(huánbǐng)菇类(gūlèi)和红菇类,多为胃肠炎型中毒,少数如肉褐鳞环柄菇因含有鹅膏毒素,也会造成急性(jíxìng)肝损害(sǔnhài)。除此之外,还有少数粪伞及斑褶菇类,一般不致命,但因含有神经毒素,产生幻觉。盖宇鹏介绍,食用毒蘑菇中毒后根据靶标器官不同(bùtóng),将症状分为7种,分别为:急性肝损害型、急性肾损害型、神经精神型、胃肠炎型、溶血型、横纹肌溶解型、光过敏性(guòmǐnxìng)皮炎型。野生(yěshēng)毒蘑菇大多生长在野外,外观(wàiguān)上与可食用蘑菇非常相似,市民(shìmín)不能以是否有虫蛀或花纹等外观进行鉴别。预防蘑菇中毒的五项关键措施:1. 避免采食野生蘑菇,不随意采摘、食用野生蘑菇,尤其是在野外、雨后或山区等环境中采到的陌生蘑菇。

选择正规渠道(如(rú)超市)销售的、人工栽培(zāipéi)的可食用蘑菇,最安全、最可靠。2. 做好进食前的记录,若因(ruòyīn)地方风俗(fēngsú)或个人偏好确实食用野生蘑菇,务必做好“留证”工作:使用手机拍摄蘑菇照片,确保图像(túxiàng)清晰,涵盖菌盖、菌柄等关键部位。留下一朵未(wèi)烹饪的完整蘑菇,做到“一菇一片”,以便中毒时溯源识别。3. 中毒后四个“早”字处理原则:早发现:食后留意自己和他人有无恶心、呕吐(ǒutù)、腹泻、幻觉(huànjué)、出汗等不适。早就诊:一旦有症状,立即前往医院,不可拖延或自行服药。早诊断:将拍摄的照片和剩余蘑菇样本一并带给医生,便于鉴别毒性种类。早治疗:听从医生建议,必要(bìyào)时可联系120或相关部门中毒咨询热线获取(huòqǔ)紧急处理建议。4. 不迷信“民间(mínjiān)经验”辨别法:如“颜色鲜艳=有毒”、“虫咬=无毒”等说法不科学也不安全。许多剧毒蘑菇外形普通、颜色朴素,容易与可食用种混淆,肉眼辨识风险(fēngxiǎn)极高。5. 寻求真菌分类学(fēnlèixué)(fēnlèixué)家的专业(zhuānyè)支持,若对蘑菇种类存在疑问,应尽可能联系专业的真菌分类学家进行鉴定。可通过科研院所、高校(gāoxiào)、地方疾控等途径获取专业帮助,避免因误判导致悲剧。

泰山学者青年专家、青岛农业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田雪梅经常带领学生们在全国各地采样研究,有丰富的(de)经验。据田雪梅教授介绍,青岛地区常见的有毒蘑菇有十余种,在崂山与(yǔ)市区多处出现毒蘑菇的概率(gàilǜ)基本相同(jīběnxiàngtóng),有些毒蘑菇外表干净,看上去跟普通的蘑菇没有太大的差别(chābié),但都是一些容易被误食的有毒菌。田雪梅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kòngzhìzhōngxīn)华北地区常见毒蘑菇图谱中,介绍了在青岛地区采样研究过程中常见的毒蘑菇,青岛地区出现的毒蘑菇种类占到(dào)了该图谱中蘑菇种类的一半(yíbàn)以上,数据惊人。

专家再三提醒(tíxǐng):避免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,唯一安全的做法勿买(mǎi)、勿采、勿食,坚决不做“菇勇者”。

高温高湿天气,居民楼楼道(lóudào)内一个木板上长出的蘑菇

(半岛(bàndǎo)全媒体记者 王滨)

暗藏杀机的它堪比“生命盲盒”,劝你勿买、勿采、勿食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